新闻报道

【地理标志】上海地理标志知多少?崇明老毛蟹

时间:2019-08-17      来源:上海知产发展

本文综合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网站

上海地理标志知多少?

“地理标志”作为“最接地气”的知识产权权利,其认可和保护始于1883年的《巴黎公约》,并通过《TRIPS协定》得以进一步明确。地理标志是区域特色产品强有力的助推和保护,更是城市发展的形象名片。

截止到目前,上海累计地理标志商标15件,地理标志产品8件。包括有,南汇水蜜桃、仓桥水晶梨、金山蟠桃、奉贤黄桃、崇明老白酒等在内的一系列知名地理标志产品,下面我们向大家介绍崇明老毛蟹。

崇明老毛蟹

崇明老毛蟹,又名中华绒螯蟹,因其两只大螯上生满了细密的绒毛,故俗称 “老毛蟹”,外形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特点,是上海市崇明区最著名的土特产之一。

地理标志

崇明区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东经121°0930″~121°5400″,北纬31°2700″~31°5115″,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滚滚长江,东濒浩瀚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水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

崇明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山岗丘陵,岛上水土洁净,空气清新,工业污染源极少,生态环境优良。崇明属北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季湿热,盛行东南风;冬季干冷,盛行偏北风。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29天,年总日照时数1930.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25毫升,空气相对湿度常年保持在80%,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1000-2000个,堪称天然的大氧吧。全县林地总面积40多万亩,三岛森林覆盖率达20.5%。这样的气候环境十分有利于崇明老毛蟹的成长,在这样的良好的气候环境下生长出来的崇明老毛蟹品质也就优于其他河蟹。

由于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其东海的咸水至东海咸水与长江口淡水的混合半咸水,直至崇明岛的淡水水域,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水道。而崇明老毛蟹必须在咸水中交配产卵,在半咸水中淡化,在淡水浅水中生长的特性,造就了崇明老毛蟹繁衍、生长不可替代的水域环境。崇明区年平均水温18.7℃6月~11月水温在22~28℃的天数多达90多天,而这段时间恰恰是崇明老毛蟹生长的旺季,这样就为崇明老毛蟹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了崇明老毛蟹商品蟹的上市规格。


崇明区四面环水,有着丰富的淡水资源,岛上水土洁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良,而且目前崇明正大力推进生态岛建设,工业污染极少,从20022005年对养殖水体进行水质检测的情况看,崇明养蟹池PH值在7.8左右,溶解氧在5毫克/升左右,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几乎为零,所有养殖水体水质全部符合无公害养殖水体水质标准,且崇明土质为泥沙质,与中华绒螯蟹的天然生长环境相仿,非常适宜于崇明老毛蟹的生长,因此也决定了崇明老毛蟹具有的特定品质。

文化背景

崇明岛有1300多年历史。公元618年至626(唐朝武德年间),形成东西两沙岛。696(唐朝万岁通天元年)初,始有人在岛上居住。以后无数沙洲时东时西、忽南忽北涨坍变化,至明末清初,终连成一个大岛。五代初,在西沙设镇,取名为崇明(意为高出水面的平地)1222(南宋嘉定十五年)设天赐盐场,隶通州。1277(元至元十四年)升为崇明州,隶杨州府。1396(明洪武二年)降州为县,先隶杨州府,后隶苏州府,兼隶太仓州。民国时期,先后隶属江苏南通、松江。解放后,隶属江苏南通专区。1958121日始改隶上海市。

 

崇明历来为江海要镇。宋代嘉定年间设边海巡检司,明代永乐年间设水寨,始有水师。崇明有大江门户、十郡屏藩、长江口的明珠之称。经过时代的变迁,崇明岛日涨夜大,迄今为止本岛面积已达1200多平方公里,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1318公里,形似春蚕。土地资源目益广阔,景观如同江南田地,岛上有几大独特的资源与景观,大致有三样特别之景:一曰蟹多:崇明岛上,尤其在近海边的泥滩上,到处是小蟹,几乎黑压压的布满滩面,人们常以西风起,蟹脚庠来形容蟹多,当游人行走滩面,小蟹们受到惊吓,就会立刻钻进滩面的洞穴中藏身,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可以说,即使你以最快的速度俯身抓拾,也难碰触到它们半点。当然,滩面上蟹穴满地,用千疮百孔形容之,绝不为过。所以,崇明岛又有蟹岛之美名。加上崇明方言,把字亦念成字之音,听来亦颇为别致。尤其是当地渔民百姓用土产蟹来款待你时,且又要客气地说:没啥哈(“蟹蟹”),吃点蟹吧!”初到显得十分有趣,即使以后回顾,亦会感到此番经历又有何处可觅。又因其两只大螯上有绒如毛,故崇明人称之为老毛蟹。二曰芦苇成林:崇明岛的第二大特色是海滩芦苇成林,可称其为环岛绿色长城。由于芦苇适宜于滩地生长,崇明四周滩涂可形成宽达数公里的芦苇带。人行其中,似觉无边无际,可能当年沙家浜的芦苇荡之规模亦不过此。崇明的滩涂湿地不仅给候鸟提供了栖息地,而且也为崇明老毛蟹提供了良好的栖身之地,每当傍晚时分西风吹起的时候,人们行走于堤岸之上时,沙沙之声不绝入耳,原来崇明老毛蟹也耐不住寂寞,纷纷爬上芦苇,来欣赏崇明芦苇荡的美景。三曰崇明岛的变迁:崇明岛身形状迁徒无常,始终处于迅速的演变过程中。不像基岩岛屿,千百年来基本上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崇明岛却自始至终演变不断。


崇明老毛蟹在崇明岛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许多的历史资料、文献中都有记载,在20世纪80年代的《崇明区志》中对崇明老毛蟹作了记载,内容为“本县特产,形体如小蜘蛛。大小如芝麻,每斤苗56万只。蟹苗一般23日后即脱壳变态为幼蟹。每年夏天,蟹苗溯江而上,进入淡水生活,从惊蛰到立夏为捕捞季节。蟹苗是本县重要的水产资源,经济价值很高,主要销往国内22个省市,供各地养殖, 全县崇明老毛蟹常年养殖面积5万亩,生产崇明老毛蟹0.67万吨,总产值达5亿多元”。

在上海渔业志中第一篇环境与资源中记载了“蟹苗等已成为长江口区的特有产物,一年一度来自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的渔船云集长江口,形成“蟹苗大战”,影响长江口航道通航。蟹苗在70年代是盛期,全国22个省市水产部门每年56月集中到崇明岛捕捞蟹苗,运回各地饲养,曾盛极一时。蟹苗产量在1981年达2.05万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

品牌建设

先天有利的自然条件赋予了崇明老毛蟹肉嫩、味鲜、膏满的品质特色,而后期的品牌建设为崇明老毛蟹的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2007年,崇明创建国家级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区创建期间,从亲蟹的选择与培育、生态蟹苗的繁育、蟹种的品质鉴别、养殖方式等方面入手,开展全过程质量控制,形成了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相关标准配套的标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0079月,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382-2007《崇明老毛蟹》、DB31/T 383-2007《崇明老毛蟹 成蟹养殖技术规范》发布,并于2014年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DB31/T 382—2014《地理标志产品 崇明老毛蟹》地方标准,不断提高标准的实用性、适时性和可操作性;20086 月,《崇明老毛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发布,有效促进了崇明老毛蟹特色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目前,崇明老毛蟹已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在技术指导方面,成立了崇明河蟹协会,以《蟹协通讯》为阵地,将技术标准发至养殖基地,邀请水产技术推广站上门指导服务,使养殖人员的标准化意识普遍得到提高;在品牌销售方面,统一印刷包装、统一品牌销售,不断提高品牌化效益,形成了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合力推进的发展模式。

随着崇明老毛蟹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崇明老毛蟹的品牌效应也不断显现。以上海光明特种水产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于2013年度成功将崇明老毛蟹打入香港特区市场;2014年度, 公司生产的崇螯牌中华绒螯蟹获得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201411 月,获得第二届海峡两岸大闸蟹评鉴竞赛特等奖。近年来, 基地通过运用标准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单位水域面积的产能与效益,基地生产的崇明老毛蟹,雄蟹200克以上、雌蟹150 克以上的比例,从2012年度的26.3%2013年度30.7%,至2014年度的52%,充分证明了崇明老毛蟹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双丰收。

崇明区在发展河蟹产业的同时, 将其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打造蟹文化,拓展崇明农旅建设。近年来,以上海宝岛蟹业有限公司的宝岛蟹庄为代表的一批蟹庄陆续建成。蟹庄集蟹文化展示、农旅休闲、河蟹原种研究等为一体, 对于挖掘崇明蟹文化资源,提升崇明老毛蟹品牌效应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不仅如此,崇明区还围绕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总目标,深入挖掘地理标志品质特性和文化内涵,不断拓展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崇明区政府每年都举办橘黄蟹肥文化旅游节暨崇明老毛蟹开捕节,精心打造生态文化品牌,促进崇明旅游产业的发展。

 

如今,崇明区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完美蓝图已经铺开, 崇明老毛蟹正吸引无数饕客上岛寻味, 感受崇明的生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