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广东珠海斗门区:保护地理标志护航乡村特色产业振兴

时间:2023-03-01      来源:

广东珠海斗门区:保护地理标志护航乡村特色产业振兴

近日,随着“白蕉海鲈杯”国际垂钓大赛、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等活动的举办,广东省水产业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蕉海鲈”的知名度与附加值显著提升。

“白蕉海鲈”表皮光亮,通体肉厚,口感美味嫩滑,是众多鲈鱼品种里的上上之品,因为产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而得名。“白蕉海鲈”是斗门区乡村振兴的“希望鱼”、农民增收的“致富鱼”,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里的“重头戏”。为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品牌效应提升,斗门区检察院依法能动履职,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监管部门加强“白蕉海鲈”知识产权保护。

斗门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江径流与海水咸淡融合的绝佳地理位置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海鲈鱼养殖环境。斗门区白蕉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海鲈鱼,30多年间,从最初小规模养殖到专业合作社,至今已形成了规模化产业道路。但是,近年来产业发展遇到了“丰产陷滞销、增产不增收”等问题。

2022年5月,当地检察官在履职中接到了群众的相关问题反映。为此,检察官到白蕉镇现场走访,多名养殖户和企业生产者都说:“这些年,‘白蕉海鲈’的塘头收购价越来越低,使用地理标志增加了成本,却带不来收益……”

为了解“白蕉海鲈”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斗门区检察院检察长白俊亲自部署,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项调研组。调研组主动对本地海鲈养殖户、生产企业、行业监管、线上线下销售端等四个层面进行调研走访,发现“白蕉海鲈”存在地理标志管理不到位、容易误导消费者等问题,致使产业发展面临危机,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地理标志保护是否属于公益诉讼检察办案范围?斗门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经过研判后认为,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区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是独立的知识产权客体,民法典等法律将地理标志纳入知识产权体系实行专门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使用专用标志和名称进行生产销售。“白蕉海鲈”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应受法律保护,虽然不属于公益诉讼检察的法定领域,但根据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意见》中“检察机关要稳步开展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的规定,地理标志保护属于最高检明确要求探索的新领域公益诉讼案件。鉴于此,2022年6月,斗门区检察院将该新领域案件层报珠海市检察院、广东省检察院立案审批,之后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办案优势,在上级检察院统筹指导下及时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

在白俊看来,“白蕉海鲈”是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品牌。检察机关理当创新能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保护合力。

为了解决知识产权领域专业性问题,斗门区检察院聘请地理标志保护专家提供专业咨询和行业意见,并与区相关职能部门、海鲈协会等展开诉前磋商,就共同促进“白蕉海鲈”这一特色产业发展达成共识。

广东省地理标志专家库专家李静认为,加强“白蕉海鲈”地理标志保护,对于保证产品质量特色、规范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经营行为、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我们首次遇到检察机关以行政公益诉讼介入地理标志保护,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可以共同为地理标志的创新保护提供司法智慧。”

海鲈养殖与产业发展涉及面众多,政府层面的宣传推广、行政机关的质量监管、行业协会的规范引领、生产厂家和农村养殖者的技术水平,方方面面都影响产业发展状况。斗门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结合专家意见与办案经验,就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撰写了1万余字的《关于“白蕉海鲈”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得到区委领导肯定批示,并被珠海市委采纳。

斗门区检察院持续跟进监督,积极协助区政府制定《珠海市白蕉海鲈保护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并向珠海市司法局递交《立法项目建议申报表》,协调推动“白蕉海鲈”地理标志单独立法,目前已列入珠海市2023年政府规章立法计划项目。近日,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地理标志条例》,吸纳了斗门区检察院办理“白蕉海鲈”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的有益经验。斗门区检察院保护“白蕉海鲈”的司法办案经验和实践成果,成为推动地理标志保护立法的实践样本。

为实现标本兼治,办案组多次前往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单位进行磋商,通过开展圆桌讨论等方式,及时动态掌握“白蕉海鲈”监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22年8月17日,斗门区检察院专门召开检察公开听证会,就如何保护“白蕉海鲈”知识产权和实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商良策。市区两级司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等行政机关代表以及暨南大学、广东省地理标志行业专家学者等应邀参加听证开展评议。

会后,斗门区检察院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结合听证员评议意见,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行政部门制发了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全面依法履职,引导地理标志规范使用,加大侵权打击力度。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部门成立了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小组,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专项整治行动,完成相关食品抽检28批次;对冒用地理标志发布虚假广告、擅自使用和错误使用地理标志等行为,依法查处企业5家,督促整改企业4家,立案查处4件,发出行政提示书1份;针对网络平台涉嫌冒用“白蕉海鲈”地理标志产品,向外地监管部门通报侵权线索3条,已被立案调查1件。

为进一步推动溯源治理,2022年9月16日,斗门区检察院主持召开“白蕉海鲈”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暨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邀请斗门区政府分管领导及各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此次会议达成了强化政策引领、加快做好特色品牌培育、规范专用标志使用、加强品质监控、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的共识。斗门区政府领导对检察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认为检察机关在“白蕉海鲈”知识产权保护中依法能动履职,作出了积极贡献。

“千里珠江水,醉美白蕉鲈。”斗门区检察院通过“智慧借助+检察公开听证+联席会议+检察建议+调研报告”五位一体办案新模式,积极促推地理标志单独立法、规范性文件健全完善,凝聚各部门同向发力,为“白蕉海鲈”产业塘口注入源头活水,以公益诉讼“小切口”推动海鲈产业“大变化”。

据悉,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白蕉海鲈”塘头收购价同比上涨60%,“白蕉海鲈”预制菜总销售额同比增长30%,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近日,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与斗门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每日两万斤“白蕉海鲈”将源源不断“游”入首都人民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