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青海]守住绿水青山 筑起金山银山

时间:2020-10-29      来源: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几年来,青海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不断深化“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在统筹“五个示范省”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坚决把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谱写新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华章。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又到深秋,当记者走进省生态环境厅信息中心采访时,大家依旧对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指导时的场景历历在目。现如今,当“青海生态之窗”观测点位已增加到38个,并涵盖我省五大生态板块时,这已不单单是我省扎扎实实保护生态环境的作为,更是对外展示大美青海的形象窗口,生态让青海靓了起来。

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是三江之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在全国乃至世界生态安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青海生态之窗”透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之举,青海始终扛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积极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青海贡献”。

2019年6月,青海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启动共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2019年8月,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省会西宁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并形成论坛重要成果《西宁共识》;今年上半年,我省开启了国家公园示范省三年行动计划,不久后,青海湖缓缓拉开国家公园建设序幕,将以“三步走”战略打造中国最美湖泊国家公园。

当下的青海,从启动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公园示范省,主动承担起创经验、立标杆的重任,在一个又一个实际行动中不断丰富着生态内涵,切实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今天的青海,拥有世界最大面积的高原湿地、高寒草原、灌丛和森林等生态系统,涵盖水面、湿地、林草的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步入收官建园关键阶段;雪豹、藏羚羊、普氏原羚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逐年增加,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连年上升。

重要的生态资源造就了青海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赋予青海儿女坚决扛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使命和责任,今天的青海以生态之名为世人充分展现着独有的魅力和自信。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当长江、黄河、澜沧江从极地江源奔涌而出,这里便成为了重要而特殊的生态重地,顺应时代发展脉络,探索生态保护与发展辩证统一,青海把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视为时代赋予的重任。

索索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黄河源园区一名生态管护员,尽管已过几年,但当再谈起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通过“青海生态之窗”视频连线的场景时依旧无比激动。

自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至今,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生态之变让索索看在眼里,随着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实现“一户一岗”全覆盖,他真切感受到的不仅是绿水青山“颜值”之变,保护生态环境也已成为全民一致共识。

2015年12月,《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通过审议,2016年年初,全国第一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江源大地被正式列入国家公园保护重点。

时至今日,我省已全面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31项体制试点任务,在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政策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要成果,确立了9大国家公园建设理念,初步形成了15个管理体系,积累了建设国家公园的宝贵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自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我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方式,曾经的草原利用者转变身份成为草原保护者,目前持证上岗生态管护员共计17211名,实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一户一岗”全覆盖。

从三江源头到祁连山,这里林海莽莽、物种丰富,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2017年,青海成为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各项试点任务深入推进,青海在全国承担着“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

积极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现今打破“九龙治水”局面,彻底解决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理顺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关系,不仅成为青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践,更是青海贡献于全国的国家公园建设模式。

挖掘潜力释放绿色动能

全省生态资产总价值为18.39万亿元,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7300亿元,在自然资源的定量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变量和增量,我省正立足独特且宝贵的生态资源探索符合青海实际的绿色发展之路,清洁能源示范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等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数字经济和飞地经济“齐翼共飞”,成为青海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点。

前不久,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式启动送电,作为世界首条清洁能源输送通道,每年400亿千瓦时清洁电量将“电亮”青海经济发展活力,并带动清洁能源产业链发展。和它同样刷新世界纪录的,从“绿电7日”到“绿电9日”“绿电15日”,再到今年的“绿电百日”,一次次看涨的不仅仅是数字,更是青海推动绿色发展的时代作为。

得益于坚固的清洁能源支撑,我省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正式启动清洁供暖示范县建设,积极探索三江源地区清洁供暖新模式。

挖掘潜力释放绿色动能,我省正在积极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等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业扎实推进,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以黄南藏族自治州为例,加快构建牦牛生产体系、加工体系、经营体系全产业链,“泽库黑牦牛”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雪多牦牛”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不仅如此,青海柴达木枸杞于今年上榜首批中国100个地理标志产品,并被纳入欧盟保护品牌名录。青海已成为全国第二大枸杞产区,柴达木枸杞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

牢记嘱托、逐梦前行。当时光的纵深让青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沉淀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幸福,当今日青海正携三江源之名向世人展现着生态“赋”能的靓丽颜值,曾经遥远的地方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昔日在全国经济总量中占比甚微的省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大省。(宋明慧)